2012年8月13日 星期一

真是跟結構有緣

念碩士班的時候,我的指導教授(蔡萬傳)曾告訴我一件事,他說要做就做別人沒做過,或是別人覺得很稀鬆但學問在裡面卻沒人發現的,因為這種文章不僅好寫,也可以讓後人去追而不會去啃人家的剩餘骨頭。所以我的碩士論文就是"鋼筋混凝土曲梁吊筋於純彎矩之試驗與分析",這篇文章除了試驗很多,總計做了26根曲梁外,分析的部分倒是還算簡單。而博士班的時候就更妙了,秉持這個精神,做了一個有關於主筋挫曲後的問題,這題目看起來也不難,但困難在於可用試體少的可憐,分析也不難,但勇於假設是該篇文章的特點,而題目是"撓曲破壞柱桿件於主筋挫曲後之殘餘強度與位移研究" ,有沒有發現,碩士做的是"梁",博士做的是"柱",還真把柱樑給研究了一番,但共同點都是"別人覺得很稀鬆,但學問在裡面卻沒人發現的",想一想冥冥中蔡老師點醒了我這個迷途小童的明路呀! 望其在天堂過的很好喔!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